升息展開,利差擴大,壽險、銀行業開始撈錢了!
投資疑慮有解
升息展開,利差擴大,壽險、銀行業開始撈錢了!
文/徐菁穗 攝影/鄭暐琪
在美國FED頻頻升息的影響之下,央行終於也開始調高利率,幅度還高於一般預期,達一碼之多,果然金融股陸續反映此一利多,股價一飛沖天,但在升息腳步持續、金融指數歷經波段漲幅之後,後續還有表現的空間嗎?
在市場的預期心理之下,央行果然在九月底升息,而且調升的幅度超乎一般的預期,首次升息就往上調一碼,大大地激勵了金融股的表現。而金融股中受惠最大的莫過於壽險股,由於在升息的過程當中,必定是先調升放款利率,至於存款利率則是採取慢慢調升的措施,而一般預期國內尚有一碼的升息空間,因此存、放款之間的利差也會持續擴大,這對壽險股而言是長期的利多。另外像是部份體質健全、對企業放款規模較大、利用存、放款利差賺取利潤的銀行股,也有機會成為利差擴大下的受益者。
‧ 壽險業有四五%資金與利率高度相關
長期升息對壽險股而言當然是利多消息,從壽險業可運用資金的配置看來,大約有四五%與利率是有高度敏感關係,包括公司債、國外投資、公債及國庫券、擔保放款、壽險放款,以及直接影響的銀行存款,因此,只要利率政策稍有改變,對壽險業來講,EPS的貢獻不少。以盤面上幾檔壽險股來看,包括國壽(國泰金)、新壽、中壽以及台壽保,升息一碼對EPS的貢獻平均大約在○.二八元左右。
而除了利率的直接影響獲利之外,保單的預定利率也是另一個觀察壽險股獲利的指標,以往保單的預定利率幾乎都維持在六%左右,但近期新保單的預定利率則下降至二.五%,如此一來,保單的成本快速下降,相對的收益率則反向上漲。以國泰金為例,保單原本的預定利率差不多在五.五%到六%左右,而在下降至二.五%之後,再加上新保單數量持續增加,不僅保單成本下降,收益率也變得相當可觀。
從整個景氣大環境來分析,這十幾年來,金融股呈現長空格局,一檔一百多元的股票早已不復見,但這種狀況在全球升息風的籠罩之下,已經有了改善,目前不僅利率已有觸底反彈的現象,就連各家公司的ROE(股東權益報酬率)也開始自谷底反彈,資料顯示,壽險業的ROE自民國七十九年高檔以來,十幾年來不斷下降,其中有很大的因素是利率在這十幾年中一直維持跌勢的關係,而既然ROE與利率是維持正向走勢,那在利率開始調升之後,ROE可望觸底反彈,預計壽險業在未來二到三年間的獲利表現,將可持續往上走。
‧ 國壽有七、八○億元利息入帳,新壽、中壽也盈餘亮眼
舉例來說,國泰金旗下的國壽因有三四五億元銀行存款、擔保放款二九二五億元、一八○○億元的壽險貸款以及四八○六億元的國外投資,這些都是與利率息息相關的資金,一旦升息,將有助利息收入大幅提升,日前國泰董事長蔡宏圖就表示,若央行升息一碼,就將有七、八○億元左右的利息收入入帳。
新光金旗下新壽的現金及保單部位也不少,八月短期投資利益近五億元,八月整體獲利四、五億元以上,較上月成長約六成以上,累計前八月獲利約三十八億元左右,每股盈餘挑戰一•六元,財測達成率七三%,再加上第四季尚有出售不良債權利益近十億元入帳,預期將有助於公司財測的超前。
而中壽因市場預期今年財測可望在前三季即提早達成,十月上旬買盤再度進駐,股價表現格外搶眼,公司上半年稅後盈餘三.九億元,每股盈餘○.四四元,達成率六五%,七、八月營運表現平穩,除每個月利息收入穩定在四億元以上,單月證券投資收益也在一.五到一.七億元水準,也因持有開發金三○餘萬張已轉列長期投資,不認列損益,故具有調高財測的實力。
‧ 銀行存、放款規模愈大,受惠程度愈大
除了壽險股會因為升息而受惠之外,銀行股也是另一個受惠的族群,原因同樣是因為利差擴大的關係。簡單來說,銀行的成本與收入就是存款利率與放款利率,以目前的狀況來看,各家銀行的利差大約維持在二.五%到三.五%之間,然而在利率持續上升的狀況下,利差擴大的狀況會持續,而銀行的獲利可望因此而增加。
此外,金融股歷經十年長空格局,銀行最近在積極打消呆帳,改善逾放比過高的不良狀況,再加上金融改革的成效發酵,如此一來,獲利可以直接反應,不再受到不良債權的抵銷拖累。
而盤面上銀行股這麼多,受惠的程度亦有不同的狀況,最簡單的分辨方式就是看銀行的存、放款規模,舉例來說,像是三商銀、農銀、台企銀這種存、放款規模較大的,受到利差的影響較大,獲利也較為可觀。除此之外,像是高雄銀因為股本較小,EPS的獲利空間相對較大,相反地,以國泰金為例,雖然獲利幅度不小,但因為股本大,將獲利稀釋掉,因此反應在EPS上就不若小股本個股來得亮眼,故若以EPS為選股依據的話,這種大股本的個股就較不討喜。
‧ 類股指數短期壓回,明年上看一二○○
雖然基本面題材持續發酵,但從以往的經驗看來,銀行習慣在第四季大幅打銷呆帳,因此可預期第四季銀行股的整體獲利應會呈現下滑趨勢。若反應在股價上,就是第四季將會出現回檔的走勢,再用技術面分析來看,金融股在歷經波段漲幅之後,是有壓回修正乖離的必要,綜合研判,壽險、銀行類股在第四季將有壓回的可能。然而,升息的效應大約在年底開始發酵,屆時技術面亦已完成修正,因此下一波漲勢應落在明年第一季,金融類股指數則可望藉由這一波漲勢的帶動而上看前波高點一二○○點。
若從操作面來看,選股亦是一門大學問,同樣是壽險股,卻會因個人風險喜好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以盤面上幾檔壽險股而言,國泰金的股性較為溫吞,因此短期間漲跌的幅度並不大,因此若要投資此檔股票的話,就要以長線投資的角度來佈局。相反地,像是中壽、新壽、台壽保等,因為股性較活潑,受到股市整體環境的影響較大,只要一有題材發酵,短線上的漲幅不容小覷,同樣的,下跌的速度也較快,因此,在投資之前,必須先搞清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
‧ 利差擴大將吸引外資進駐
而同樣因利差而受惠的銀行股,在選股上亦有學問在,以利差擴大對EPS的貢獻程度來看,除了三商銀、農銀、台企銀等存、放款規模較大的個股之外,像是高雄銀因股本小而使EPS名列前茅,竹商銀、大眾銀則除了利差擴大的題材之外,尚有合併的題材等著發酵,應是較容易獲得市場青睞的個股。
專家表示,央行宣佈調升利率一碼之後,已確立第四季利率上漲的趨勢,而在亞洲其它地區日、韓以及大陸市場相對沒有升息的情況之下,外資資金將持續匯入台灣,一方面賺取可能的利差和匯差,另一方面,外資也可能加碼佈局金融股,希望藉由升息所帶來的利差,賺取金融股股價波段漲幅,尤其是壽險和銀行股仍具升息、外資持股比重相對低、有利差空間等題材,因此獲外資加碼空間可能較大,在外資逐漸回補下,儘管已有波段漲幅,但後市仍有上漲空間,具投資價值。
(本文摘錄自錢MONEY雜誌第217期)
非凡智富/林俊洺/~理財+理稅,俊銘助你財富加倍~
非凡智富.林俊銘.退休.理財.節稅.理財.理稅.理財講座.節稅講座.租稅講座.把錢變多變大.理財新法寶.理財新思維.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財富自由.三富人生.富裕ㄧ生.富足退休.富貴長傳.富貴傳承.終身增額.MDRT.理財顧問.理財專員.理專.租稅顧問.財稅顧問.租稅專家.財稅專家.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遺贈稅.最低稅負.固定收益.固定孳息.免稅帳戶.免稅專案.隱藏.隱藏資產.非通報性.非通報性資產.非列管性.非列管性資產.意願.時間.工具.專業
離婚證人
、台北離婚證人
、新竹離婚證人
、彰化離婚證人
、高雄離婚見證人
遺囑見證人
、結婚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