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可以說是近幾年來相當風行的一種運動了,但是隨著運動人口的增加,相對的運動傷害也是逐漸增加。急性傷害例如摔車造成的瘀傷、擦傷甚至骨折自然不少,但是忽略一些細節,所造成的慢性運動傷害則是更為常見。

 

這些細節大約可分為三方面來說

 

1.運動工具是否合適

2.暖身動作是否做好

3.本身是否適合自行車運動

 

有些人其實是不適合進行自行車運動的!例如一些脊椎病變的人,像是椎間盤突出、僵直性脊椎炎或是已經產生神經壓迫症狀(四肢會有痠、麻、脹、痛的症狀)的情形。另外像是膝關節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或是身體較虛弱、全身肌肉無力的人,這些人並不是很適合進行自行車運動,或是應該說,在想要進行自行車運動之前應該詢問專業的醫療人員。

 

運動工具是否合適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考慮因素。很多人看見街上很多人騎車,便將家中閒置數年的自行車翻出來騎,有可能是家人的,並不一定適合自己的身體尺寸,冒然使用很容易造成疲勞甚至運動傷害。

 

大家可能會說,真有這樣嚴重嗎?如果是當成代步工具,偶爾騎上街買包糖或醬油或許不會;但若是要當成運動工具,一星期騎幾天,一次騎個幾十分鐘,那就不敢說了!

 

如果有了合適的自行車當運動工具,本身又是合適騎車的人,那如何避免運動傷害呢?

 

首先,要了解騎車可能出現的運動傷害,傷害的機制是什麼,便能比較容易去預防它。而預防的方式不外乎是確實的暖身運動、強化肌力、避免不正確的姿勢或是動作。容易出現傷害的部位,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來說,就是下肢()、上肢()及脊椎。

 

腳,大概是最常出現騎自行車運動傷害的地方了,容易出現的運動傷害包括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髂脛束摩擦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friction syndrome )、大轉子滑液囊炎(Greater Trochanteric Bursitis)另外像是肌肉拉傷,例如股四頭肌(Quadriceps femoris)拉傷、 大腿後肌(Hamstring)拉傷或是肌腱發炎,較常見的有阿基里氏肌腱炎(Achilles Tendinitis)、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此外像是蹠骨疼痛(Metatarsalgia, (Ball-of-foot pain))也很常見。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通常是指膝蓋前面出現疼痛的症狀,雖然病因還不是很明確,但一般認為可能造成的原因如下:髕骨偏離股骨髕骨溝(groove)(髕骨不在正常的軌跡上移動),這有可能先天的因素(例如股四頭肌角度(Q angle)過大,一般女生的Q angle會比男生大)或是肌肉力量不平衡(內股肌(vastus medialis)無力而外股肌(vastus lateralis )太強壯),或是髂脛束 (Iliotibial band )太緊,種種原因造成膝蓋疼痛的症狀。注意騎乘的姿勢,例如踩踏時膝蓋太過朝內也是影響的原因之一。

 

預防的方法如下:

1.強化內股肌(vastus medialis)的肌力(見下圖)

2.伸展過緊的髂脛束 (Iliotibial band )

3.注意正確的騎乘姿勢 (特別是有些女性喜歡用膝蓋靠緊的方式騎車,或是腳踝採用內八字的方式,這些都會增加髕骨外拉的力量,造成膝蓋的疼動)

4.不過分用力(儘量採用低速檔)、適度的休息

 

以上都是避免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的方式。

還有一種情形就是髕骨肌腱發炎(patella tendonitis),多半是因為過度使用或是用力過度所造成肌腱發炎。



Q angle






vastus medialis



髂脛束摩擦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friction syndrome )

這個症狀跟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不一樣,疼痛的部位是出現在膝蓋外側,主要是因為膝蓋重復彎曲伸直,導致髂脛束重複與膝蓋外側磨擦造成發炎疼痛。造成這樣的現象可能是因為過度使用或者是髂脛束的延展性不夠好所導致。

 

預防的方法如下:

1.伸展髂脛束(見圖)

2.注意騎乘姿勢(避免髖關節內轉內收,像有些像女孩子喜歡夾著雙腿騎車)

 同時坐墊的高度不宜太高,踩踏時膝關節也應維持穩定的狀態(不要有過度

 的搖晃)

3. 髕骨帶的使用:原先髕骨帶的使用應該不是這個目的,他是用來防止髕骨下軟骨磨損的,但可能因為其位置剛好限制住了髂脛束連接脛骨的部位,限制其活動,而減緩了摩擦症候群的發生。網路常有使用者的好評可能是這樣的原因。

其實還有一種避免髂脛束摩擦症候群是綁在膝蓋上方的(見圖),不過效用如何便不得而知了。



Iliotibial band




髕骨帶



大轉子滑液囊炎(Greater Trochanteric Bursitis)

顧名思義這是髖關節附近的大轉子滑液囊發炎,症狀是髖關節外側疼痛,延伸到大腿前外側及臀部,按壓髖關節外側會有疼痛感。騎自行車會造成這現象都多半是因為過度使用所導致,休息是最好的方式。

 

預防的方式是

運動前做好暖身運動,特別是髖關節及大腿肌肉的伸展運動。

注意騎乘姿勢,別是坐墊若是太高容易造成髖關節左右擺動,造成滑液囊過度的摩擦造成發炎疼痛。另外平時要強化髖關節的肌肉力量,這樣便可減少滑液囊炎發生的機率。





Greater Trochanteric Bursitis





大轉子滑液囊發炎症狀

 

 

肌肉拉傷

肌肉拉傷也是自行車運動常見的傷害之一,通常是因為肌肉本身的力量不夠加上沒有做好伸展的動作所導致。預防的方法除了在運動前做好足夠的伸展運動之外,平時做一些重量訓練強化肌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常見的沒有做好伸展的動作有股四頭肌(Quadriceps femoris)及大腿後肌(Hamstring strain )的拉傷。

 

肌腱或筋膜發炎也是自行車運動常見的一種傷害,其中又以阿基里氏肌腱炎(Achilles Tendinitis)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蹠骨疼痛(前腳掌疼) Metatarsalgia (Ball-of-foot pain)最為常見。

 

阿基里氏肌腱炎(Achilles Tendinitis)

阿基里氏肌腱炎(Achilles Tendinitis)的預防方式就是將小腿後的肌肉(腓腸肌及比目魚肌)好好的做伸展,然後避免突然太過用力的踩踏踏板,若已經出現不適的症狀儘量用腳跟去踩踏板(避免用腳尖)



Achilles Tendinitis



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

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是足底的筋膜過度地、重複地被拉扯所導致,預防方式不外乎是運動前做好伸展運動,另外就是挑一雙合適的鞋子(鞋底不要太硬),踩踏式也要注意用力的方式,不要一股勁的就用腳尖一直踩踏。



Plantar Fasciitis



蹠骨疼痛(前腳掌疼) Metatarsalgia (Ball-of-foot pain)

蹠骨疼痛(前腳掌疼) Metatarsalgia (Ball-of-foot pain)發生的原因跟不合適的鞋子關聯性比較大,鞋子若是太緊或是太大(無法支撐)甚至是穿拖鞋或打赤腳,這樣長時間騎乘下來便有可能會造成蹠骨疼痛的症狀。






Ball-of-foot pain
 

 

 

 

 

肌肉拉傷及肌腱或是膜疼痛的症狀都是可以藉由運動前的充分的伸展運動來加以避免,平時也可以利用肌力訓練強化肌肉來避免傷害。






 









離婚證人新竹離婚證人彰化離婚證人高雄離婚見證人







遺囑見證人結婚證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orenfty1cb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